“农民收入不简单,满山牛羊猪满圈;魔芋竹菌家家种,香菇木耳连成片;特色产业羊肚菌,天麻蜂糖都大赚……”近日,在青川县“赞脱贫、感党恩”首届乡村知客大赛上,青溪镇知客李开俊用一连串的顺口溜,盛赞脱贫攻坚工作。
监督执纪坚定护航,脱贫攻坚捷报连连。青川县发生巨变的背后,离不开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坚强的纪律保障。几年来,青川县纪委监委围绕全县工作大局,聚焦脱贫攻坚,聚力精准监督,严格执纪问责,持续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倾心倾力为全县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阳光村务”让监督无处不在
“我举报沙州镇居山村原村支书王凯多年虚报公益林面积冒领补助资金。”2017年3月,青川县纪委党风政风室收到群众来电。随即,纪检人员到居山村实地走访。
“我们村的集体公益林面积每人应分得15亩左右,他家为何独得近3000亩?”经过深入核实,反映问题属实,王凯被立案查处。
“2011年以来,王凯利用职务便利,弄虚作假,骗取退耕还林补助资金79.983万元。”青川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谌光明介绍,以查处王凯为契机,全县随即启动生态公益林面积复核工作,复核面积132万亩,纪律处分4人,移送司法1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6万余元。
“如此明显的问题长年无人发现,说明基层政务公开出了问题,权力‘体内循环’问题亟待解决。”青川县纪委紧扣基层政务公开这一切口,运用“互联网+”思维,在每个乡镇、每个村社区搭建村务公开新模式,将惠民政策、工程项目、财务收支等情况晒在阳光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村务公开借助固定板报、微信平台、互联网平台、电子触屏等载体,既发挥传统手段所长,也利用新媒体优势,互辅互长,构建起基层监督‘天网’。”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现在各类信息都能及时了解到,再也不像以前‘两眼一抹黑’了,对村干部也有了信心。”居山村村民纷纷表示,有了“阳光村务”,他们发挥监督作用更及时、更精准、更方便。
“八步工作法”让纪律挺在一线
为深入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青川县探索建立“八步工作法”:专项入手,瞄准“一个领域”;收集信息,建立“一本台账”;系统梳理,锁定“一类重点”;明察暗访,发现“一些问题”;快速反馈,移送“一批线索”;严查快处,惩治“一批典型”;举一反三,警示“一批干部”;建章立制,形成“一套制度”。持续强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查处”理念,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2018年,该县纪委监委围绕26个行业扶贫专项,重点聚焦农业、交通、住建等行业,开展多轮专项督查巡查,一轮覆盖一个重点领域。同时,收集整理纪检监督、专项巡察、脱贫攻坚督查等检查成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细化分类,建立完善扶贫领域重访集访、问题线索等工作台账,梳理出扶贫项目实施缓慢、资金去向不明、拨款进度滞后、信访反映较多的乡镇及专项扶贫牵头部门,作为专项督查重点。
县纪委监委统筹力量,采用明察暗访方式,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同时,发挥派驻(出)纪检监察组的“前哨”作用,统筹17个派驻(出)纪检监察组力量,成立5个督战分队,对全县11家行业主管部门和20个乡镇的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情况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全力助跑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我们不仅给每个督战分队划分片区,确保全覆盖,还针对各片区特点,一对一制定督战课题,确保监督精准有效。”青川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罗超介绍。
督战分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聚焦“四个不摘”落实情况,直奔贫困户家中、田间地头、扶贫车间,对挂包部门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执行工作纪律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对脱贫攻坚中暴露出来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大“第一种形态”的运用,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和线索,及时移送各纪检监察室,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近年来,县纪委监委共立案查处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22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26人,组织处理225人。
“很后悔没有管好自己的手。”房石镇百兴村党支部原书记何文智因违规套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问题在“廉洁青川”上被通报,事后他后悔不已。青川县纪委监委持续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对违纪违规行为在第一时间通过县电视台、“廉洁青川”微信公众号、全县纪检监察会议上公开曝光,在全县形成了基层反腐高压震慑态势。同时,积极建章建制,聚焦脱贫攻坚领域发生的突出问题,提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不规范等工作建议30余条,建立《阳光村务公开监督机制》《脱贫攻坚四级精准监督工作制度》等制度7项,完善了扶贫领域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雪炭计划”让关爱激励常伴
“这还真得感谢班书记。”沙州镇新南社区群众张发荣看着自家硕果累累的油橄榄树,不禁喜上眉梢。
张发荣话中的班书记,是原营盘乡新南社区书记班德贵。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该社区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油橄榄养殖,全社区的油橄榄养殖规模达到1100余亩,户均年收入达到1.5万余元,班德贵也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营盘乡“优秀支部书记”。而在他刚受到处分时,却是另外的模样。
2016年8月,一张处分决定让时任新南社区主任的班德贵猝不及防,因不正确履职,并在社区某项目合同上违规签字盖章,营盘乡纪委对其作出党内警告处分决定。“感觉身上有了污点,丢了面子,干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这个处分让班德贵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原营盘乡纪委书记吴春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果对犯错干部一罚了之,往往会产生‘破窗效应’,一错到底。”于是,每天下班后,吴春蓉就会到班德贵家中闲聊几句,对他安慰鼓励。经过不断开导,班德贵逐渐明白组织的良苦用心,慢慢走出了思想泥潭。
在青川,像班德贵这样“掉队”之后重新“归队”的干部不在少数,这些人员的改变,源于该县纪委监委制定的“雪炭计划”。
“越是任务繁重,越要关心关爱干部,既要下定‘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也要树立‘知错能改就是好同志’的信心。”青川县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马均勇介绍:“‘雪炭计划’即为雪中送炭之意,我们对受处分干部既打‘板子’又开‘方子’,在充分彰显纪律威严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到组织的‘温暖’。”
青川县纪委监委制定《回访教育清单》,列明受处分人员的违纪违规事由、党纪政务处分、影响期,并明确1名回访责任人进行“一对一”帮助;将家风家规教育融入“雪炭计划”,与受处分人员家属深入交流,督促发挥“廉内助”作用,共同筑牢廉政家庭防线;制定“红黑榜”,处分影响期满后,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恢复党员权力或解除政务处分,对思想转变好,工作业绩突出的纳入红榜积极向组织推荐使用,反之,则纳入黑榜进行重点观察。
“‘雪炭计划’在实际运用中还有更多外延,取得的效果让我们感到惊喜。”该县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柳杰介绍,刘国远是房石镇场镇社区党委书记,由于违纪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一度产生消极心里,在回访责任人及其家属的关怀感召下,他积极反省自剖,主动在民主生活会上现身说纪,工作很快步入正轨。
2018年以来,青川县纪委监委处分的党员干部,除严重违纪违法移送司法机关的外,其余干部均受到“雪炭计划”惠及,其中11名受处分党员干部在处分期满后,因表现突出得到提拔或重用。
“脱贫攻坚战考验着纪检人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罗超表示,“摘帽不摘监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越是接近胜利越要压实责任,拧紧链条一环不落,越要巩固胜利成果越要深化监督,高擎纪检监察利剑一刻不松。
版权所有 © 中共青川县纪委 青川县监察委员会 蜀ICP备2020032387号-1 川公网安备51082202000176号
地址:青川县北井坝行政中心附楼3楼 举报电话:0839-7202492 举报传真:0839-7202492 举报邮箱:49181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