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纪检要闻 - 廉政要闻

昔日贫困山村 如今破茧成蝶——青川县纪委监委倾力帮扶沙州镇高峰村纪实

发布时间:2020-07-28 00:00:00  来源:青川清风  点击量:383

一场夏雨过后,乘船横渡白龙湖,再沿盘旋公路一直向上,绿树遮掩,映入眼帘的青川县沙州镇高峰村宁静而美丽:一栋栋房屋错落排列,一条条小道曲径通幽,近处瓜果蔬菜满庭院,远处公路绿林两相间……

然而几年前,高峰村还因为地处偏远不通公路,让老百姓尝尽了出行难、吃水难、发展难的苦。2014年该村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村。

近年来,在青川县纪委监委的帮扶下,高峰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如今,路通了,房子变新了,支柱产业有了,老百姓的笑容也渐渐多了……


路通了、水来了

村民的生活方式变了


通村公路未修建前,高峰村村民前往县城唯一的通道就是横渡白龙湖。“出行靠船,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得了急病,只有干着急。”村支部副书记王洪明回忆起当初情景不禁连连摇头。

改变源自2015年。当年,作为全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高峰村所在的原营盘乡迎来首条通乡公路——姚营路。随即,修通高峰村与姚营路之间的通村路也被县纪委监委提上议事日程。尽管从高峰村到姚渡镇还有近30公里的距离,但这条路却给全村带来了发展希望,“至少水泥能用车拉进来,我们养的猪也能拉出去卖掉。”王洪明感慨道。

“仅有修通到高峰村的道路还是不够的,要想更方便群众,就必须硬化通村路。”县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马均勇介绍说,他们多方协调资金硬化通村公路7.8公里,并于2015年末再次协调资金硬化通社道路8.2公里。

除了路,饮水难也是曾经困扰村民的主要问题之一。

“我把以前挑水吃的东西都还留着,让孙儿们看到后能感受到现在的生活有多幸福!”四组村民林曹菊指着房屋角落里堆放着的扁担和水桶说道。

以前,由于地势偏高,村民要到远处的山沟挑水吃,非常不方便。县纪委监委先后协调资金60万元,接通人蓄饮水管道,2016年该村饮水难问题被彻底解决。

“我们不仅吃上了自来水,现在还能随时在家洗淋浴。”林曹菊把记者带进她家厕所,白亮的瓷砖墙面、干净的蹲坑便槽、大功率的电加热淋浴设备……与城镇家庭的厕所差别不大。

“现在全村所有家庭都改成了卫生厕所。”县纪委监委派驻高峰村第一书记刘夕森说,用上了卫生厕所,大家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全村的村容村貌大幅改善。

整合村卫生站及文化活动室、建设文化广场及排洪沟、房屋风貌改造、建设居民点路灯……近年来,县纪委监委积极协调项目资金,全力投入帮扶,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找产业、教技术

村民的腰包鼓了


眼下农户们正抓紧时间给茶树修枝。临近中午,4社的贫困户母业全才回到家,摘下草帽,取下手套,坐在屋前的小木凳上歇口气。

今年是茶叶采摘的第一年,尽管产量还不高,但67岁的母业全还是靠着勤劳双手,将自家12亩茶叶地管理得井井有条,春季卖茶叶收入达6000余元。

“我们只出劳力,只要肯干,哪有不致富的。”母业全说,2016年,他和村里其他24户一起种植茶叶,今年每家茶叶收入都比较可观,这让他们对继续发展茶产业更有信心。

原来,2016年初,原营盘乡计划在辖区部分村试点发展茶产业,听到消息后,青川县纪委监委立即找来有关专家来高峰村考察。当得到“这里适合种植茶叶”的论证后,立即与乡上对接,为高峰村规划了155亩茶叶。

然而,规划落了地,村民们却没有立即“买账”:“我们种粮食在行,种茶叶完全不会。”

为了打消村民疑虑,帮扶人员挨家挨户动员:“茶苗由政府提供,你们不出一分钱”“前三年是政府种、政府管,你们只需去茶园学习技术就行了”“在茶园可以边学技术边务工,每天还有80元收入”……很快,帮扶人员的宣传起了作用,农户们表示愿意尝试种植茶叶。

三年多过去,茶苗长成了茶树,迎来了初采。刘夕森给记者算了一笔全村茶叶收入账:“今年活叶收了2000多斤,我们按80元/斤的价格卖出去,茶叶收入16万余元。”

刘夕森说,今年开始茶树都由农户自己管理,为保证产出,县纪委监委已联系好县上的茶叶专家,最近再次来高峰村给农户们作技术培训。

除了发展茶产业,县纪委监委还与村干部一起为全村产业发展想办法:每年通过帮扶干部捐一点、贫困户出一点、产业扶持资金补一点的方式建立5万元产业发展补助资金;今年为缓解疫情影响,鼓励村民发展“短平快”产业,出资近2万元采购1280只土鸡苗发放到贫困户手中;成立产业扶持资金,并按养猪600元/头、养鸡8元/只的价格对贫困户自行发展的养殖业给予补助;在做好传统种养产业的基础上,近年来新发展核桃800亩,管护原有核桃树400亩,高接换优50亩……


话感恩、强信心

村民谋发展的愿望强了


“对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一家万分感恩。”58岁的张开友在谈到近期生活时不禁泪流满面。

残疾人张开友以前家里穷到儿媳妇跑出去再也不回来。县纪委监委帮扶后,帮助其子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然而今年2月,其子却因为重病丧失劳动力,一家人被这噩梦般的消息击垮了。

“他家现属于二级返贫预警户,我们要多帮助他们。”了解情况后,县纪委监委第一时间为张开友家协调了困难补助资金5000余元,申请了5口人低保,帮助他在村上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月能有2150元的收入,此外还送去两头仔猪和30只鸡苗。

“如果没有县纪委监委的帮助,日子真的不敢想。”张开友说,今年他家种养殖预计收入在2万元左右,再加上低保和公益性岗位收入,也能渡过难关。

现在,张开友在与人聊天时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同时,他还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在公益岗位上,他不仅每天将自己负责的5公里路扫得干干净净,还义务清扫村委会到家门口的一段距离。他说:“心里记着别人对我的好,就想尽自己所能为大家多干点事。”

在高峰村,不少村民都与张开友一样,对党委、政府有说不尽的感谢话。而他们浓厚的感恩意识离不开县纪委监委的引导。“我们通过入户走访教化、召开会议宣讲党的政策、宣传扶贫成果等方式,大力培养群众的感恩意识,激发他们发展内生动力。”刘夕森说。

王洪明则认为,正是因为村民们感恩意识强,所以大家在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全村自力更生谋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

一声声对党和扶贫干部的感谢,一句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润物细无声中,强信心、聚民心,高峰村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仗的强大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